上海聯(lián)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中級會員 | 第17年

13917838824

ELISA試驗操作失敗的主要原因

時間:2019/12/16閱讀:1584
分享:

我們知道,ELISA測定中影響要素較多,而且其操作中有一定的技術要求,在查驗中除正常反響外,有時??梢姷揭恍┻^錯結果(即假陽性或假陰性),那么致使試驗不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咧?

 

:標本的影響:

溶血標本及混有紅細胞的血清采用ELISA法檢測易發(fā)生假陽性?;蛟S是溶血血清中含有過氧化酶物質(紅細胞或血紅蛋 白中的亞鐵血紅素),在洗刷過程中往往難以*洗脫,它可使H2O2釋放出原生態(tài)氧(O),從而催化底物四甲基聯(lián)苯胺生成可溶性的有色物質,即顯藍色,發(fā)生假陽性。所以嚴峻溶血標本禁用。  

  

二、標本受細菌污染:

因菌體中或許含有內源性辣根過氧化物酶,因而,被細菌污染的標本同溶血標本相同,亦可發(fā)生非特異性顯色而攪擾 測定結果。

 

三、標本保存不妥:

在冰箱中保存過久的標本,在間接法ELISA測定中會導致本底過深、形成假陽性;為克服上述攪擾,ELISA試劑盒測定的血清標本宜為新鮮收集;如不能立即測定,5d內測定的血清標本可存放于4℃,1周后測定的血清標本應低溫凍存;凍存后融解的標本,蛋白質部分濃縮,分布不均,應充沛混合后再測定,但混勻時應輕柔,不可強烈振動。    

 

四、標本凝結不全:

在工作中,有時為了爭取時間快速檢測,常在血液還未開始凝結時即強行離心別離血清,使血清中仍殘留部分纖維蛋白原,在ELISA測定過程中能夠形成肉眼可見的纖維蛋白塊,易形成假陽性結果;因而血液標本收集后有必要使其充沛凝結后再別離血清。

 

 

 

 

 

會員登錄

×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

請輸驗證碼

收藏該商鋪

X
該信息已收藏!
標簽:
保存成功

(空格分隔,最多3個,單個標簽最多10個字符)

常用:

提示

X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回復您~
撥打電話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