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品防紫外線性能的評定及其影響因素
紡織品防紫外線性能的評定及其影響因素
幾年來,由于臭氧層的破壞,到達地面的輻射日漸增多,過量的紫外線會對人的眼睛、皮膚和免疫系統(tǒng)造成一定的傷害,因此紡織品的防紫外線性日益受到重視。市場上有越來越多的防紫外產(chǎn)品,其性能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到消費者的利益。
當紫外線照射到織物上時,一部分被吸收,一部分穿透織物的纖維(包括從織物的空隙中透過),還有一部分被反射。透過織物的紫外線越多,對人體造成的傷害就越大。因此,提高防紫外線性能的主要途徑是增強織物對紫外線的吸收和反射能力,從而減少其透過量,通常有三種方法:
1)在織物表面鍍膜
2)在織物中混紡滲入抗紫外線助劑
3)對織物進行抗紫外線漂染整理
織物抗紫外線性能的評定方法通常采用分光光度計法。用紫外分光光度計作為輻射源,經(jīng)單色器色散后的光束照射試樣,用積分球收集透過織物的各個方向上的輻射通量,計算出紫外線透射比。目前采用此種方法的標準有AATCC 183, AS/NZS 4399, BS EN 13758 等。
織物抗紫外線性能通常以UPF 和UVA 透射比兩項指標來綜合評定:
1)UPF——不使用防護品時計算出的紫外線透色效應與使用防護品實際算出的紫外線透色效應的比值。它是目前國內(nèi)外較多使用的評價織物抗紫外線性能的指標。
2)UPA 透射比——有試樣時長波紫外線透射輻射通量與無試樣時長波紫外線透輻射通量之比。
影響紡織品防紫外線性能的因素主要有:
1)纖維種類,通常滌綸和羊毛的防紫外線性能比棉織物好;
2)織物結(jié)構(gòu),越緊密的織物,透過的紫外線越少,其防紫外線性能越好;
3)織物顏色,一般深色織物比淺色織物透過的紫外線少,其UPF 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