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冊| 產品展廳| 收藏該商鋪

行業(yè)產品

當前位置:
昆山銘尚精密機電有限公司>>技術文章>>內徑千分尺與外徑千分尺的各自測量特點

內徑千分尺與外徑千分尺的各自測量特點

閱讀:2330        發(fā)布時間:2018-3-13
  1)內徑千分尺在測量及其使用時,必需用尺寸zui大的接桿與其測微頭連接,依次順接到測量觸頭,以減少連接后的軸線彎曲。
 
  2)測量時應看測微頭固定和松開時的變化量。
 
  3)在日常生產中,用內徑尺測量孔時,將其測量觸頭測量面支撐在被測表面上,調整微分筒,使微分筒一側的測量面在孔的徑向截面內擺動,找出zui小尺寸。然后擰緊固定螺釘取出并讀數,也有不擰緊螺釘直接讀數的。這樣就存在著姿態(tài)測量問題。姿態(tài)測量:即測量時與使用時的一致性。例如:測量75~600/0.01mm的內徑尺時,接長桿與測微頭連接后尺寸大于125mm時。其擰緊與不擰緊固定螺釘時讀數值相差0.008mm既為姿態(tài)測量誤差。
 
  4)內徑千分尺測量時支承位置要正確。接長后的大尺寸內徑尺重力變形,涉及到直線度、平行度、垂直度等形位誤差。其剛度的大小,具體可反映在“自然撓度”上。理論和實驗結果表明由工件截面形狀所決定的剛度對支承后的重力變形影響很大。如不同截面形狀的內徑尺其長度L雖相同,當支承在(2/9)L處時,都能使內徑尺的實測值誤差符合要求。但支承點稍有不同,其直線度變化值就較大。所以在國家標準中將支承位置移到zui大支承距離位置時的直線度變化值稱為“自然撓度”。為保證剛性,在我國國家標準中規(guī)定了內徑尺的支承點要在(2/9)L處和在離端面200mm處,即測量時變化量zui小。并將內徑尺每轉90°檢測一次,其示值誤差均不應超過要求。
 
  那外徑千分尺的測量原理則不同,根據螺旋運動原理,當微分筒(又稱可動刻度筒)旋轉一周時,測微螺桿前進或后退一個螺距──0.5毫米。這樣,當微分筒旋轉一個分度后,它轉過了1/50周,這時螺桿沿軸線移動了1/50×0.5毫米=0.01毫米,因此,使用千分尺可以準確讀出0.01毫米的數值。

收藏該商鋪

登錄 后再收藏

提示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回復您~
二維碼 意見反饋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