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仁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免疫疾病背后的表觀遺傳學

時間:2017-10-18閱讀:1379

近幾十年,過敏、糖尿病和其他免疫疾病顯著增多。在這一趨勢中,環(huán)境起到的作用可能比基因更大。因此,研究團隊開始在常見免疫疾病中尋找潛在的非遺傳學因素。表觀遺傳學修飾吸引了他們的注意。

表觀遺傳學修飾可以在不改變DNA序列的情況下調(diào)控基因的活性,而且這種修飾會受到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5-甲基胞嘧啶(5mC)是哺乳動物基因組zui常見的一種表觀遺傳學修飾,廣泛參與了細胞對基因表達的控制,在細胞生長、細胞分化、細胞增殖和疾病狀態(tài)中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TET家族的雙加氧酶能夠?qū)?mC逐步氧化成5-羥甲基胞嘧啶(5hmC)、5-甲酰基胞嘧啶(5fC)和5-羧基胞嘧啶(5caC)。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人類CD4+ T細胞的分化過程中存在廣泛的5hmC重塑。在患者樣本中也很容易檢測到5hmC的存在。研究顯示,與常見免疫疾病有關的許多DNA區(qū)域富含5hmC。

這項研究指出,5hmC介導的DNA去甲基化對人類CD4+ T細胞很關鍵,在基因表達和細胞分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5hmC將基因與環(huán)境關聯(lián)起來,二者共同起作用引發(fā)人類疾病。研究人員認為,5hmC在疾病診斷和個性化醫(yī)療中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在哺乳動物的早期胚胎發(fā)育階段,基因組DNA會發(fā)生大規(guī)模的主動去甲基化。但去甲基化的分子機制一直是表觀遺傳領域的一大謎題。研究團隊為人們揭示了全基因組范圍上的DNA去甲基化動態(tài)。

5mC由DNA甲基轉(zhuǎn)移酶催化產(chǎn)生,廣泛參與了細胞對基因表達的調(diào)控。不過,活性啟動子和增強子上基本沒有這種表觀遺傳學修飾。何川教授與加州大學的任兵(Bing Ren)教授合作,揭示了甲基化和去甲基化對增強子活性的調(diào)節(jié)。研究顯示,這一機制決定了細胞分化過程中的轉(zhuǎn)錄組重編程。去年二月,NEB公司的研究團隊開發(fā)了一種低成本的酶學分析方法,能夠獲得單堿基分辨率的5hmC和5fC全基因組圖譜

會員登錄

X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

請輸驗證碼

收藏該商鋪

X
該信息已收藏!
標簽:
保存成功

(空格分隔,最多3個,單個標簽最多10個字符)

常用:

提示

X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回復您~
撥打電話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