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力顯微鏡利用原子/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來獲得樣品表面微觀形貌和力的信息。與電子顯微鏡相比,原子力顯微鏡有很多方面的優(yōu)勢:如樣品準備簡單,樣品導電與否都能適合該儀器;操作環(huán)境不受限制,即可以在真空,也可以在大氣中進行;并且可以對所測區(qū)域的面粗糙度值進行統(tǒng)計等等。
原子力顯微鏡有三種基本操作模式,可區(qū)分為接觸式、非接觸式及輕敲式三大類。
1、接觸式:利用探針的針尖與待測物表面之原子力交互作用(一定要接觸),使非常軟的探針臂產生偏折,此時用特殊微小的雷射光照射探針臂背面,被探針臂反射的雷射光以二相的photo diode(雷射光相位偵檢器)來記錄雷射光被探針臂偏移的變化,探針與樣品間產生原子間的排斥力約為10-6 至10-9 牛頓。
2、非接觸式(Non-contact mode):為了解決接觸式AFM 可能損壞樣品的缺點,便有非接觸式AFM 被發(fā)展出來,這是利用原子間的長距離吸引力─范德華力來運作。Non-contact mode 的探針必需不與待測物表面接觸,利用微弱的范德華力對探針的振幅改變來回饋。探針與樣品的距離及探針振幅需遵守范德華力原理,因此造成探針與樣品的距離不能太遠,探針振幅不能太大(約2 至5nm),掃描速度不能太快等限制。樣品置放于大氣環(huán)境下,濕度超過30%時,會有一層5 至10nm 厚的水分子膜覆蓋于樣品表面上,造成不易回饋或回饋錯誤。
3、輕敲式AFM(Tapping mode):將非接觸式AFM 加以改良,拉近探針與試片的距離,增加探針振幅功能(10~300KHz),其作用力約為10-12 牛頓,Tapping mode 的探針有共振振動,探針振幅可調整而與材料表面有間歇性輕微跳動接觸,探針在振蕩至波谷時接觸樣品,由于樣品的表面高低起伏,使得振幅改變,再利用回饋控制方式,便能取得高度影像。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