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地類別 | 國產 | 應用領域 | 醫(yī)療衛(wèi)生,環(huán)保,食品/農產品,化工,生物產業(yè) |
---|
博斯達公司根據目前國內外傳統(tǒng)二氧化氯消毒,存在鹽酸原材料購買困難(需要系統(tǒng)備案)、二氧化氯發(fā)生效率低,成本高。成品二氧化氯存在濃度低,含量低,投加量大,投加成本高等現(xiàn)狀,研發(fā)生產博斯達系列BSD型一體集成(模塊化)次氯酸鈉發(fā)生器
![]() |
參考價 | 面議 |
更新時間:2019-06-25 08:37:26瀏覽次數:317
聯(lián)系我們時請說明是化工儀器網上看到的信息,謝謝!
陽泉次氯酸鈉發(fā)生器客戶放心產品
次氯酸鈉發(fā)生器是水處理消毒殺菌設備的一種,該設備以食鹽水作為原材料,通過電解反應產生次氯酸鈉溶液。
次氯酸鈉是強氧化劑和消毒劑,它是通過取源于廣泛價廉的工業(yè)鹽或海水稀溶液,經無隔膜電解而發(fā)生的。為確保次氯酸鈉質地新鮮和有較高的活性。保證消毒效果,本裝置一邊發(fā)生,一邊將發(fā)生的次氯酸鈉投加使用。它與氯和氯的化合物相比,具有相同的氧化性和消毒作用。
次氯酸鈉發(fā)生器主要用于醫(yī)院含菌污水處理,電鍍含氰廢水的處理,還可用于游泳池、生活飲用水、生活污水消毒、食品加工廠環(huán)境和醫(yī)療器械、飲食店、公共食堂的餐具和飲具消毒。
隨著我國四化建設的發(fā)展,這種小型氯劑發(fā)生裝置必將為我國環(huán)境保護工程、水處理消毒工藝等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
博斯達次氯酸鈉發(fā)生器設備特點
(一)次氯酸鈉發(fā)生器為組合形式,鹽的溶解,稀鹽水的調配,投加計量及次氯酸鈉循環(huán)發(fā)生在一只槽體內進行,少、占地省、設置靈活。
(二)發(fā)生器為管狀、內冷、單極、串開相接的組合形式,發(fā)生器陽極以鈦為基體,涂二氧化釕,電位低、壽命長。在正常操作情況下.每支每次連續(xù)發(fā)生200—300小時。次氯酸鈉發(fā)生過程為隔膜式自然循環(huán)形式,因此,鹽利用率高,電解過程電流效率高,次氯酸鈉產率大,能耗小,運行費用低。
博斯達次氯酸鈉發(fā)生器工作原理
1. 次氯酸鈉發(fā)生器為組合形式,通過稀鹽水計量投加入電解槽,通過硅整流器接通陰陽極直流電源電解生成次氯酸鈉。
2. 1公斤次氯酸鈉鹽耗:4.0-4.2;4.3-4.5KW。
3. 在鹽水溶液中含有Na+ 、H-等幾種離子,按照電解理論,當插入電極時,在一定的電壓下,電解質溶液由于離子的移動和電極反應,發(fā)生導電作用,這時CL-、OH-等負離子向陽極移動,而Na+、H+等正離子向陰極移動,并在相應的電極上發(fā)生放電,從而進行氧化還原反應,生產相應的物質。
4. 鹽水溶液電解過程可用下列反應方程式表示:NaCl=Na++Cl-
5. 陽極電解作用:H2O=H+OH- 2Cl-2e—→Cl2↑ 陰極電解作用:2H-+2e—→H2↑
6. 在無隔膜電解裝置中,電解質和電解生成物氫氣眾溶液里向外逸出之外,其他均在一個電解槽內,由于氫氣在外逸過程中對溶液起到一定的攪拌作用,使兩極間的電解生成物發(fā)生一系列的化學反應,反應方程式如下:
2NaCl+2H2O→2NaOH+H2↑+Cl2 2NaOH+Cl2→NaClO+NaCl+H2O
7.在無隔膜電解鹽水,溶液的總方程式即為上列兩個反應式相加得。NaCl+H2O+2F→NaClO+H2↑ 其中:F為法拉第電解常數,其值為26.8安培小時,或96487庫倫。
陽泉次氯酸鈉發(fā)生器客戶放心產品
污水中的污染物質是多種多樣的,不能預期只用一種方法就能夠把污水中所有的污染物質去除殆盡,一種污水往往需要通過幾種方法組成的處理系統(tǒng),才能達到處理要求的程度。
按污水的處理程度劃分,污水處理可分為、二級和三級(深度)處理。處理主要是去除污水中呈懸浮狀的固體污染物質,物理處理法中的大部分用作處理。經處理后的污水,BOD只能去除30%左右,仍不宜排放,還必須進行二級處理,因此針對二級處理來說,處理又屬于預處理。二級處理的主要任務,是大幅度地去除污水中呈膠體和溶解狀態(tài)的有機性污染物質(即BOD物質),常采用生物法,去除率(BOD)可達90%以上,處理后水中的BOD5含量可降至20~30mg/L,一般污水均能達到排放標準。但經二級處理后的污水中仍殘存有微生物不能降解的有機污染物和氮、磷等無機鹽類。深度處理往往是以污水回收、再次復用為目的而在二級處理工藝后增設的處理工藝或系統(tǒng),其目的是進一步去除廢水中的懸浮物質、無機鹽類及其他污染物質。污水復用的范圍很廣,從工業(yè)上的復用到充作飲用水,對復用水水質的要求也不盡相同,一般根據水的復用用途而組合三級處理工藝,常用的有生物脫氮法、混凝沉淀法、活性炭過濾、離子交換及反滲透和電滲析等。
污水處理流程的組合,一般應遵循先易后難,先簡后繁的規(guī)律,即先去除大塊垃圾及漂浮物質,然后再依次去除懸浮固體、膠體物質及溶解性物質。亦即,先使用物理法,然后再使用化學法和生物法。
對于某種污水,采取由哪幾種處理方法組成的處理系統(tǒng),要根據污水的水質、水量,回收其中有用物質的可能性和性,排放水體的具體規(guī)定,并通過調查、研究和比較后決定,必要時還應當進行一定的科學試驗。調查研究和科學試驗是確定處理流程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