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推薦:氣相|液相|光譜|質譜|電化學|元素分析|水分測定儀|樣品前處理|試驗機|培養(yǎng)箱


化工儀器網>技術中心>專業(yè)論文>正文

歡迎聯系我

有什么可以幫您? 在線咨詢

基于局部應變法考慮殘余應力的表面硬化缺口件的兩點疲勞強度評估

來源:凱爾測控試驗系統(tǒng)(天津)有限公司   2025年01月13日 14:55  

背景簡介

在制造齒輪、軸承或軸等高應力部件時,通常使用表面硬化工藝來提高中低強度鋼的抗疲勞和耐磨性。因此,不均勻的材料特性(如強度和硬度梯度以及殘余應力)被引入部件中。因此,硬化表面層比部件內部的低強度芯材表現出更好的機械特性,因為它具有更高的強度和引入的壓縮殘余應力,從而延長了疲勞壽命。與彈性變形行為不同,兩個材料區(qū)域的彈塑性不同,而表層表現出更高的屈服點,因此對塑性變形的抵抗力明顯更高。然而,根據部件的幾何形狀和施加的載荷,塑性變形可能首先發(fā)生在表面層或芯材中。由于組件中的材料特性不均勻,因此失效可能源于低強度芯材和高強度表面層之間過渡區(qū)域的缺口根部或子表面??紤]到這些影響對于工業(yè)用戶來說仍然是一個挑戰(zhàn),這需要成本高昂的試驗或廣泛的數值研究。在組件設計階段就考慮這種機械行為的簡單且最好是標準化的方法將非常有益,以實現當今日益重要的生態(tài)和經濟可持續(xù)性。

成果介紹

(1)為了確定不同表面層硬化處理對疲勞壽命的影響,進行了試驗調查,并驗證了開發(fā)用于調整疲勞強度評估的數值和分析方法。研究包括斷口檢查以確定失效根源以及殘余應力、硬度深度和表面粗糙度的測量。為此,使用了帶缺口的圓形狀試樣,參見圖 1,其中測試了 R = 2 mm 和 = 4 mm 的兩個不同缺口半徑的試樣。

圖1 缺口試樣的技術圖紙(左),由 16MnCr5 制成的表面硬化缺口試樣示例(右)

(2)圖 2(左)將疲勞試驗結果與表面硬化深度為 CHD1 = 0.83 mm(制造目標:0.87 mm)和 CHD2 = 1.38 mm(制造目標:1.48 mm)的表面硬化 16MnCr5 試樣的疲勞試驗結果進行了比較,適用于缺口半徑為 R4 的試樣,載荷比 R = -1??梢钥闯?,與 CHD2 相比,CHD1 條件下的試樣表現出略高的疲勞強度和更高的耐久極限。兩種表面硬化深度的靜態(tài)強度相同。此外,可以看出,在 CHD1 和 CHD2 的應力幅值為 750 MPa 和 600 MPa 時,失效源由缺口根部的裂紋變?yōu)樵醋圆考炔亢托静牡牧鸭y。用感應硬化 42CrMo4 制成的試樣分析了 SHD1 = 0.33 mm(制造目標:0.4 mm)和 SHD2 ≈ 1.6 mm(目標:1.6 mm)這兩個硬化深度,從圖2(右)可以看出,具有較厚表面層的缺口試樣在整個疲勞壽命范圍內具有明顯更高的疲勞強度。SHD2 的應力-壽命曲線向上移動 175 MPa,因此也達到了更高的靜態(tài)強度和耐久極限。值得注意的是,對于硬化深度,靜態(tài)強度沒有明顯的漸近方法,并且測試結果顯示出非常低的散射。在所有測試中,裂紋都是從缺口根部開始的。

圖2 在 R = -1、缺口半徑 R4 下測試的不同表面層深度的應力-應變曲線比較:16MnCr5 表面硬化(左),42CrMo4 感應硬化(右)

(3)對于表面硬化部件,失效不僅可能始于缺口根部,還可能始于從高強度表面層到低強度芯材的過渡區(qū)域。對于由感應硬化 42CrMo4 制成的試樣,在所有測試中,失效都源于試樣表面(缺口根部)。即使在較低的應力下,也無法檢測到從高強度表面層材料到低強度芯材的過渡區(qū)域中的裂紋萌生。為研究表面硬度對疲勞壽命的影響,引入了模型“厚表面層”,用于表面硬化部件的疲勞強度評估。該模型引入了忽略強度、硬度和殘余應力梯度的假設,即所謂的兩層模型。因此,強烈簡化的結構僅由兩個均質區(qū)域組成:低強度芯材和高強度表面層,參見圖3(左)。

圖3 軸對稱兩層模型的二維截面和彈性理論有限元分析的應力分布(左),用于估計核心側界面點 4 和缺口根點8 處彈塑性應變的近似方法的示意圖(右)

(4)統(tǒng)計參數散點范圍 T 和中位數 m 用于評估準確性。圖 4(左)顯示了 TYPE 1 的類組件試樣的測試結果,從圖中可以看出,精度較好,在較高的負載循環(huán)失效區(qū)域,保守的一側略有偏差。圖 4(右)顯示了根據模型“厚表層”計算的 TYPE 2 類組件試樣的疲勞試驗的 N-N 圖。從圖中可以看出,這種類型的組件的分散性增加。在 LCF 狀態(tài)下,在缺口根部出現裂紋的測試估計更不安全,并且在104以上的負載循環(huán)估計結果較為保守。

圖4 N-N 圖作為計算的疲勞壽命與相應的試驗疲勞壽命的比較。帶表面層的組件:TYPE 1(左)和 TYPE 2(右)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企業(yè)未開通此功能
詳詢客服 : 0571-8785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