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機械傳動領域,齒輪的輪廓精度直接決定了設備的運行穩(wěn)定性 —— 以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齒輪、工業(yè)機器人關節(jié)齒輪為例,若齒廓存在 ±5μm 以上的偏差,會導致嚙合間隙波動,不僅增加傳動噪音(可能超過 75dB),還會使齒輪壽命縮短 30% 以上。當前行業(yè)主流的齒輪輪廓測量方法,普遍存在難以突破的瓶頸:
- 接觸式探針測量:需通過金屬探針逐點接觸齒面,不僅易劃傷滲碳淬火后的硬齒面(HRC58-62),且單齒測量耗時 2~3 分鐘,一條生產(chǎn)線若需檢測 500 個齒輪,單日檢測時間需超過 16 小時,無法滿足批量生產(chǎn)的 “在線檢測” 需求; 
- 普通光學測量:受限于成像分辨率,對齒根圓角(常規(guī)設計 R=0.2~0.5mm)、齒頂薄邊等微小特征的測量誤差可達 ±3μm 以上,無法滿足國標 GB/T 10095.1-2021 中 “6 級精度齒輪” 的檢測要求。 
針對這一痛點,泓川科技 LTC1200 系列光譜共焦傳感器憑借 “非接觸、高精度、高速度” 的特性,為模數(shù) 1~5mm 的精密直齒輪 / 斜齒輪輪廓測量提供了全新解決方案。
LTC1200 系列傳感器的核心是光譜共焦技術,其測量邏輯基于 “不同波長單色光對應不同聚焦距離” 的光學特性,無需機械調焦即可快速獲取目標表面的三維坐標,具體原理可拆解為三步:
傳感器內置的白光光源經(jīng)特殊色散鏡頭后,分解為紅(長波長)、綠(中波長)、藍(短波長)等單色光,每一種波長對應唯yi的軸向聚焦距離 —— 例如,650nm 紅光聚焦于 “測量中心距離 + 0.6mm” 處(即 20.6mm,匹配 LTC1200 的 “20mm 測量中心距離” 參數(shù)),550nm 綠光聚焦于 20.0mm 處,450nm 藍光聚焦于 19.4mm 處,恰好覆蓋 ±600μm 的檢測范圍(1200μm 量程)。
當光線照射到齒輪齒面時,僅 “精準聚焦于齒面” 的單色光會被高效反射(非聚焦光因發(fā)散無法返回傳感器)。反射光經(jīng)光纖傳輸至光譜儀,通過分析光信號的波長,確定 “當前齒面位置對應的聚焦波長”。
傳感器內置經(jīng) “納米級激光干涉儀標定” 的 “波長 - 距離對照表”(確保線性誤差 <±0.3μm,符合文檔參數(shù)),將檢測到的波長直接換算為 “齒面到傳感器的 Z 軸距離”;配合 XY 軸運動平臺的聯(lián)動,實時采集不同 X(徑向)、Y(周向)位置的 Z 軸數(shù)據(jù),最終拼接成完整的齒輪三維輪廓。
本次應用以 “模數(shù) m=2mm、齒數(shù) z=18、壓力角 α=20°、齒寬 b=20mm” 的 40CrNiMoA 合金齒輪(齒頂圓直徑 d?=36mm,齒根圓直徑 d_f=30.5mm)為測試對象,選用 LTC1200 標準型(聚焦點光斑 Φ9.5μm,適配微小特征測量)搭建系統(tǒng),具體流程如下:
- 將標準鍍銀膜反射鏡固定于運動平臺,調整 LTC1200 與反射鏡的距離至 20mm(即文檔 “測量中心距離”); 
- 在軟件中啟動 “重復精度校準”:以 1kHz 采樣率連續(xù)采集 10000 組數(shù)據(jù)(符合文檔重復精度測試條件),最終校準結果顯示 “重復精度 0.028μm”,線性精度0.25μm(優(yōu)于文檔 <±0.3μm 的要求)。 
- 采用 “內孔定位 + 端面壓緊” 方式裝夾齒輪:通過三爪卡盤固定齒輪內孔,用百分表校正內孔同軸度≤0.002mm; 
- 調整傳感器姿態(tài):利用 LTC1200 的 ±32° 測量角度(文檔參數(shù)),將光束與齒面法向夾角控制在≤4°(斜齒輪可旋轉傳感器適配螺旋角,無需二次裝夾),確保齒面全范圍落在 ±600μm 檢測范圍內。 
為適配 1200μm 量程,采用 “分段螺旋掃描” 策略,具體參數(shù)如下:
- 啟動自動掃描:系統(tǒng)同步采集 XY 軸坐標與 Z 軸距離數(shù)據(jù),單齒面掃描耗時 0.45 秒,18 齒齒輪總測量耗時 7 分鐘(含數(shù)據(jù)拼接); 
- 數(shù)據(jù)預處理:軟件自動剔除環(huán)境光干擾的異常點(占比 < 0.08%),并導入齒輪 CAD 理論模型(模數(shù)、齒數(shù)等參數(shù)),生成理論漸開線輪廓作為誤差計算基準。 
通過軟件內置的 “齒輪精度分析模塊”,自動計算國標要求的核心指標,結果如下:
- 重復性驗證:同一齒面連續(xù)測量 10 次,齒廓總偏差 F?的標準差 0.3μm,符合 LTC1200“靜態(tài)重復精度 0.03μm” 的核心性能(系統(tǒng)誤差主要來自運動平臺,控制在 ±0.3μm 內); 
- 溫度穩(wěn)定性驗證:環(huán)境溫度從 25℃升至 35℃(文檔 0~50℃使用范圍),F(xiàn)?測量值變化 0.34μm,滿足 “溫度特性 < 0.03% F.S./℃”(0.03%×1200μm=0.36μm)的要求; 
- 傳統(tǒng)方法對比:同批次齒輪用接觸式探針測量,F(xiàn)?平均值 9.5μm、標準差 0.9μm,LTC1200 測量精度提升 3%,重復性提升 67%,測量效率提升 329%(7 分鐘 vs23 分鐘)。 
結合本次應用與文檔參數(shù),LTC1200 在齒輪輪廓測量中展現(xiàn)出四大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
LTC1200 通過光學光束檢測距離,無需接觸齒面,可直接測量滲碳淬火、DLC 涂層等精密齒面 —— 測試中連續(xù)檢測 200 個齒輪,齒面無任何劃痕;而傳統(tǒng)接觸式探針在檢測 100 個齒輪后,探針頭已出現(xiàn)明顯磨損,需更換探針(單次更換成本約 500 元)。
文檔中 “靜態(tài)重復精度 0.03μm、線性誤差 <±0.3μm” 的參數(shù),確保 LTC1200 對齒根圓角、齒頂薄邊等微小特征的測量誤差控制在 ±0.3μm 內,可覆蓋國標 5~6 級精度齒輪的檢測需求(如工業(yè)機器人 RV 減速器齒輪、航空發(fā)動機齒輪)。
泓川科技 LTC1200 光譜共焦傳感器通過 “非接觸高精度測量” 打破了傳統(tǒng)齒輪輪廓檢測的瓶頸 —— 在本次測試中,其不僅實現(xiàn)了齒廓偏差 ±0.3μm 級的測量精度,還將檢測效率提升 3 倍以上,同時避免了齒面損傷風險,完mei適配精密齒輪的 “在線批量檢測” 需求。
未來,隨著齒輪向 “微型化、高精度化” 發(fā)展(如微型行星齒輪 m=0.5mm),LTC1200 的微小光斑(Φ9.5μm)與超高穩(wěn)定性特性,將進一步成為新能源汽車、工業(yè)機器人、航空航天等高duan裝備領域的 “齒輪精度守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