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品簡介
詳細介紹
功能
編輯
三維掃描儀的用途是創(chuàng)建物體幾何表面的點云(point cloud),這些點可用來插補成物體的表面形狀,越密集的點云可以創(chuàng)建更精確的模型(這個過程稱做三維重建)。若掃描儀能夠獲取表面顏色,則可進一步在重建的表面上粘貼材質(zhì)貼圖,亦即所謂的材質(zhì)印射(texture mapping)。
三維掃描儀可類比為照相機,它們的視線范圍都呈現(xiàn)圓錐狀,信息的搜集皆限定在一定的范圍內(nèi)。兩者不同之處在于相機所抓取的是顏色信息,而三維掃描儀測量的是距離。由于測得的結(jié)果含有深度信息,因此常以深度視頻(depth image)或距離視頻(ranged image)稱之。
由于三維掃描儀的掃描范圍有限,因此常需要變換掃描儀與物體的相對位置或?qū)⑽矬w放置于電動轉(zhuǎn)盤(turnable table)上,經(jīng)過多次的掃描以拼湊物體的完整模型。將多個片面模型集成的技術(shù)稱做視頻配準(image registration)或?qū)R(alignment),其中涉及多種三維比對(3D-matching)方法。
技術(shù)
三維掃描儀分類為接觸式(contact)與非接觸式(non-contact)兩種,后者又可分為主動掃描(active)與被動掃描(passive),這些分類下又細分出眾多不同的技術(shù)方法。使用可見光視頻達成重建的方法,又稱做基于機器視覺(vision-based)的方式,是今日機器視覺研究主流之一。
接觸式掃描
接觸式三維掃描儀透過實際觸碰物體表面的方式計算深度,如座標測量機(CMM, Coordinate Measuring Machine)即典型的接觸式三維掃描儀。此方法相當精確,常被用于工程制造產(chǎn)業(yè),然而因其在掃描過程中必須接觸物體,待測物有遭到探針破壞損毀之可能,因此不適用于高價值對象如古文物、遺跡等的重建作業(yè)。此外,相較于其他方法接觸式掃描需要較長的時間,現(xiàn)今快的座標測量機每秒能完成數(shù)百次測量,而光學技術(shù)如激光掃描儀運作頻率則高達每秒一萬至五百萬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