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壓馬達是液壓系統(tǒng)的一種執(zhí)行元件,它將液壓泵提供的液體壓力能轉變?yōu)槠漭敵鲚S的機械能(轉矩和轉速)。液體是傳遞力和運動的介質。
液壓馬達,亦稱為油馬達,主要應用于注塑機械、船舶、起揚機、工程機械、建筑機械、煤礦機械、礦山機械、冶金機械、船舶機械、石油化工、港口機械等。
液壓馬達亦稱為油馬達,主要應用于注塑機械、船舶、起揚機、工程機械、建筑機械、煤礦機械、礦山機械、冶金機械、船舶機械、石油化工、港口機械等。
高速馬達齒輪馬達具有體積小、重量輕、結構簡單、工藝性好、對油液的污染不敏感、耐沖擊和慣性小等優(yōu)點。缺點有扭矩脈動較大、效率較低、起動扭矩較小(僅為額定扭矩的60%——70%)和低速穩(wěn)定性差等。
從能量轉換的觀點來看,液壓泵與液壓馬達是可逆工作的液壓元件,向任何一種液壓泵輸入工作液體,都可使其變成液壓馬達工況;反之,當液壓馬達的主軸由外力矩驅動旋轉時,也可變?yōu)橐簤罕霉r。因為它們具有同樣的基本結構要素--密閉而又可以周期變化的容積和相應的配油機構。但是,由于液壓馬達和液壓泵的工作條件不同,對它們的性能要求也不一樣,所以同類型的液壓馬達和液壓泵之間,仍存在許多差別。首先液壓馬達應能夠正、反轉,因而要求其內部結構對稱;液壓馬達的轉速范圍需要足夠大,特別對它的低穩(wěn)定轉速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它通常都采用滾動軸承或靜壓滑動軸承;其次液壓馬達由于在輸入壓力油條件下工作,因而不必具備自吸能力,但需要一定的初始密封性,才能提供必要的起動轉矩。由于存在著這些差別,使得液壓馬達和液壓泵在結構上比較相似,但不能可逆工作。
1.工作壓力與額定壓力
工作壓力:輸入馬達油液的實際壓力,其大小決定于馬達的負載。馬達進口壓力與出口壓力的差值稱為馬達的壓差。額定壓力:按試驗標準規(guī)定,使馬達連續(xù)正常工作的壓力。
2.排量和流量
排量:在不考慮泄漏的情況下,液壓馬達每轉一轉所需要輸入液體的體積。Vm (m3/rad)流量:不計泄漏時的流量稱理論流量qMt,考慮泄漏流量為實際流量qM。
3.容積效率和轉速
容積效率ηMv:實際輸入流量與理論輸入流量的比值。
4.轉矩和機械效率
在不計馬達的損失情況下,其輸出功率等于輸入功率。實際轉矩T:由于馬達實際存在機械損失而產(chǎn)生損失扭矩ΔT,使得比理論扭矩Tt小,即馬達的機械效率ηMm:等于馬達的實際輸出扭矩與理論輸出扭矩的比.
5.功率和總效率
馬達實際輸入功率為pqM,實際輸出功率為Tω。馬達總效率ηM:實際輸出功率與實際輸入功率的比值.液壓馬達有兩種回路:即液壓馬達串聯(lián)回路和液壓馬達制動回路,而這兩種回路又可以再進行下一層分類液壓馬達串聯(lián)回路之一:將三個液壓馬達彼此串聯(lián),用一個換向閥控制其開停及轉向。三個馬達所通過的流量基本相等,在其排量相同時,各馬達轉速也基本一樣,要求液壓泵的供油壓力較高,泵的流量則可以較小,一般用于輕載高速的場合。液壓馬達串聯(lián)回路之二:本回路每一個換向閥控制一個馬達,各馬達可以單獨動作,也可以同時動作,并且各馬達的轉向也是任意的。液壓泵的供油壓力為各馬達的工作壓差之和,適用于高速小扭矩場合。液壓馬達并聯(lián)回路之一:兩個液壓馬達通過各自的換向閥與調速閥控制,可同時運轉與單獨運轉,可分別進行調速,并且可做到速度基本不變。不過用節(jié)流調速,功率損失較大,兩馬達有各自的工作壓差,其轉速取決于各自所通過的流量。液壓馬達并聯(lián)回路之二:兩個液壓馬達的軸剛性聯(lián)接在一起,當換向閥3在左位時,馬達2只能隨馬達1空轉,只有馬達1輸出轉矩。若馬達1輸出扭矩不能滿足載荷要求時,將閥3置于右位,此時雖然扭矩增加,但轉速要相應降低。液壓馬達串并聯(lián)回路:電磁閥1帶電時,液壓馬達2和3相串聯(lián),電磁閥1斷電時,馬達2和3并聯(lián)。串聯(lián)時兩馬達通過相同的流量,轉速比并聯(lián)時高,而并聯(lián)時兩馬達工作壓差相同,但轉速較低。